海口市近期曝光了一起历时六年、涉案金额达1.26亿元的住房诈骗事件,受害者多达291人。这一事件背后的利益链条究竟是如何让众多人陷入其中?让我们共同揭露其中的隐秘真相。
主要罪犯身份曝光
在该诈骗案件中,主要犯罪嫌疑人李业春,出生于1991年,案发时担任海口某中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,同时掌控着三亚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在海口的办公点。另一位涉案关键人物甘晓燕,通过他人介绍,向他人出售安居房指标。此外,邱文钦,曾担任交警部门的辅警,离职前便开始利用其身份进行诈骗活动,即便离职后,其诈骗行为仍未停止。
受害人被骗过程
吴晓芬经同学之同学引荐,在信任感的驱使下,向甘晓燕支付了30万元作为“购房指标费”等相关费用,原因在于对方声称自己具备购买安居房的条件。陈石勇通过视频平台与中介取得联系,并被推荐给相关人士。尽管他的申购资格最终得到了批准,但资金已不足以购买房产。众多受害者便这样通过不同的途径被诱骗卷入其中。
诈骗手段揭秘
甘晓燕曾将住建部门的公告信息经过修改后发送给李业春一方,声称客户已获得安居房摇号资格,然而这一行为因痕迹明显而被揭露。邱文钦以交警辅警的身份为掩护,谎称与部门领导相识,声称能通过内部渠道帮助他人获取保障房购买资格,并收取了8万至15万元不等的费用。这些看似荒谬的手段却让众多受害者上当受骗。
庞大利益网络
利益驱动下,通过提供2万至5万元每套的“茶水费”作为吸引,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“利益网络”。该网络涵盖了房产中介、社会人士等多方人员,他们利用亲朋好友、同学等关系持续推荐新客户。一旦成功介绍,即可获得可观的“茶水费”,导致众多人为了利益而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,冒险行事。
类似案件警示
2021年前后,三亚地区亦遭遇过相似的诈骗事件,其中两家房地产中介的负责人以提供内部低价安置房为诱饵,骗取了165名购房者共计14亿元人民币。近期,海口市发生的1.26亿元购房诈骗案件并非孤立现象,这反映出房地产市场诈骗问题日益严重,对广大购房者造成了显著的财产损失。
案件反思
甘晓燕等少数人单凭自身力量,难以使此类诈骗案得以侦破。然而,由于众多人被利益所诱,纷纷加入其中,这才导致了这场大规模诈骗的发生。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需保持高度警惕,而相关部门亦需强化监管力度,以防止类似案件再次上演。
在购房环节,若遭遇诸如声称具备内部渠道等类似情形,消费者通常会如何应对?对此,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、转发,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,展开讨论。
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简漫山游戏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好游推荐
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