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多起“食脑虫”感染案例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。这种病症的死亡率极高,再次对夏日游泳安全提出了严重警告。一方面,儿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;另一方面,专家们正紧急呼吁公众增强防范意识。那么,“食脑虫”究竟有何等危害?
孩子感染危急
6月7日与14日,一位家长陪同其5岁女儿参与了游泳及温泉浸泡。然而,至22日,该女孩出现头痛、低热、恶心等症状。23日,她被紧急送往医院,并出现抽搐及昏迷现象,随即被转至重症监护室。27日的检查报告显示,女孩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体,病情相当严重。今晨,家长反映孩子的肌酸激酶数值已突破1000大关,同时血压也有所降低。尽管经过治疗,C反应蛋白的指标有所好转,但医生先前已指出,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并不容乐观。
类似病例频发
2023年6月,贵州地区发生了一起儿童在海边游泳后不幸感染“食脑虫”的事件,该儿童家长随即将就医经历发布至网络。与此同时,我国台湾地区也报告了一例相似的病例,一名30岁女性在室内水上乐园游玩五日后出现病症,经三天救治仍不幸离世。当地卫生部门在乐园环境样本中检测到了“食脑虫”。这些病例的相继出现,向公众传递了安全风险警告。
“食脑虫”真面目
阿米巴病原,亦称作“食脑虫”,在我国病例极为少见,感染概率极低,全国范围内每年仅出现寥寥数例,其中幼儿和青少年群体感染较为频繁。该病原体主要通过鼻腔进入大脑,进而损害脑实质。在感染初期,症状与普通脑膜炎相似,但进入后期,死亡率高达98%以上。
感染致命原因
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能够通过嗅神经直接进入大脑,绕过人体免疫系统的屏障,从而缩短了免疫反应的启动时间。同时,这种病原体的繁殖速度非常快,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仅需数小时就能完成一次分裂,导致周围组织迅速坏死,进而使病情迅速恶化。
早期易被误诊
食脑虫感染初期,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、剧烈的头痛、频繁的呕吐以及颈部僵硬等症状。这些症状与一般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相似。因此,不少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普通病毒性脑膜炎。这导致他们在最佳治疗时机错过了治疗机会。待到确诊时,病情通常已经较为严重。
暑期玩水建议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强调,在“食脑虫”感染早期阶段,误诊的风险相对较大,因此早期识别和迅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。在治疗阶段,医疗人员会实施多种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案,并特别关注颅内压力的管理。考虑到食脑虫主要在水域中生存,那么在暑假期间,家长在陪同孩子游玩水域时,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以避免感染?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,同时,亦欢迎点赞与分享,以此促进更多人士对“食脑虫”相关知识的了解。
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简漫山游戏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好游推荐
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