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假冒“公检法”身份的诈骗活动愈发猖獗,导致众多民众遭受损失。在泸溪县,一名男子差点陷入此类诈骗圈套,幸亏警方及时伸出援手。
慌张求助
8月5日,泸溪县发生了一起事件。一名年轻男子李某,神色极度慌乱,匆忙跑至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驻一中岗亭。他面露焦急,言语间显得有些混乱。巡特警队员察觉到这一情况后,立即对其进行安抚,并引导他逐步陈述具体情况。经了解,李某不幸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。
诈骗来电
当天,李某接到一通“外地警方”来电,对方语气庄重地指出他涉嫌洗钱罪行,并要求其协助调查。为进一步让他确信资金存在风险,对方指令他立即将5万元作为“保证金”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此外,对方还发送了“警察证”及“协查通知”,这些信息使得原本就感到慌乱的李某更加迷茫,于是他急忙前往岗亭寻求帮助。
队员解惑
巡特警队员对此事件保持高度警惕,未有任何松懈。他们首先对李某收到的“协查通知”进行了细致的审查,并向李某耐心解释道:“大哥,您看这通知上的公章,正规的文书是不会采用这种模糊字体的。”随后,队员接过李某的手机,指向屏幕继续阐述,“真正的警察不会通过电话索要转账,也不存在所谓的‘安全账户’。””队员们凭借着专业知识,一步一步地为李某揭开骗局的面纱。
电话核实
为确保李某完全信服,巡特警队员即时联系了当地警方进行事实核查。对方给出的回复清晰明确,确认李某并未涉及任何洗钱犯罪案件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李某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,背后不禁渗出冷汗,他感慨万分:“幸亏你们及时阻止,否则我多年的积蓄将付诸东流!”
骗局揭秘
在这起诈骗案件中,犯罪分子借助民众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以及对违法行为的畏惧心理,假扮成公安、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,以协助调查为借口,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此外,他们还制作了假“警察证”和“协查通知”,以此来提升诈骗行为的可信度。然而,实际上,合法的公检法机构并不会通过电话索要转账,且并不存在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警方提醒
警方重申,市民若接收到声称来自公检法机关的电话、QQ或微信信息,要求进行电话笔录、转账汇款、索要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的,均为诈骗行为。公众需保持高度警惕,保护个人财产安全。在日常生活中,应积极学习防诈骗知识,一旦遇到可疑情形,应立即向警方核实。
在日常生活中,您是否遭遇过令人疑虑的电话来电?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经历,同时,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,以便让更多的人掌握防范诈骗的技巧。
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简漫山游戏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好游推荐
MORE +